6 n- B V- m! ?' z4 ]儿子在家闲着,孙永金很是焦急,虽然家里多一个帮手,但他宁可不要儿子帮忙。 9 _6 M, @' s& t1 E* q ! A" {' q/ T1 V. A% }+ [% [1. 盼望粮价涨 6 W: Q4 E# Q; h6 f& m6 b6 w+ O) i2 y2 v5 W/ c3 q( Z% k9 k. T, }3 A
孙永金家住吉林省德惠市达家沟镇八家庙村,离松花江只有12里。不过,要到长春得坐两三个小时的车,绕一大圈,且中间有段坎坷不平的土路。 * @9 p+ A- ?* X% }* P3 @( S7 r$ @6 j3 o$ X' W' p5 c
孙永金女儿早早出嫁,外孙今年都已经9岁了。这个三口之家有1.75顷地,1间房子,1条小狮子狗,五六只鸡,这些几乎是所有的家当,最值钱的还就是这1.75顷的土地。 j7 ]4 j% Y! [0 F; N' Y ) f0 |. u' l! ]' O6 }3 Q家里仅有的一间房子一分为二,烧饭在外屋,居住在里屋。东北春天风比较大,烟排不出去,满屋子都是烟雾。房间过道两旁堆满了一袋袋化肥,少说有几十袋。孙永金告诉记者,已经给地里施了一些化肥。他家的1.75公顷地,每年要吃掉2吨多化肥。每年在化肥上得花7000块,随着肥料价格上涨,花销还在不断扩大。钾肥一袋270元,马学霞觉得贵,但是二胺更贵,去年一袋卖254元,今年就已经涨到288元。 & }) A- g" U! i0 f' D2 v4 v8 e8 F3 w/ j# f. D) s
在这块地上投进去的钱还不止这些。玉米在收割后会留下令人头疼的玉米茬,大型灭茬机1垧(1垧等于1公顷)750元,下肥还得再加50元。播种孙永金采用大包的形式,购买从播种到收割的全套机械化服务,每垧地1000多元。如果不是大包,农机上的花费更多,光把玉米拉到家里一趟就得50元。加上种子、化肥、农药,1.75公顷地每年要投入将近2万元。去年玉米价格大涨,孙永金有4万多元的高收入,刨去成本净收入2万多元。虽然玉米价格在涨,但孙永金总觉得种子、化肥价格涨得更快。妻子马学霞说,去年粮贩到村里收购玉米每斤1块钱,前年5毛钱。不管当年的价高价低,为了维持家里的开支,他们只能在当季卖出去。- I e5 l; p9 t
4 V! C& I1 q, X b; }% e( _2009年,全国粮食直补、农资综合补贴、良种补贴、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补贴约为1230.8亿元。然而,这些补贴落到千千万万农户手里,却显得有些尴尬。孙永金一家三口人、1.75公顷地,每年拿到的良种补贴、农业直补加起来有4000元左右,此外,家里几乎没有其他收入。 * X( K- _* V) O& B) i4 p' j1 {8 t8 ^* \, ~
老实的孙永金在面对记者的时候一个劲说,看能不能让国家多给补贴点。不过,孙永金和马学霞两口子都觉得增加补贴不如让粮食多涨价。 # r8 R" R9 E3 \! B5 Q R3 j3 I8 m" w/ k
这笔补贴村子里不种地的人也能拿到,而且数目都差不多。有些出去打工的就把地租给别人,一年下来除了打工挣的之外,还坐享一笔国家补贴。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公平,国家的补贴政策应该是鼓励多种粮的,这样一来岂不是又成了“大锅饭”?/ R" _7 i$ F, n. U* @% i
% S8 v; r/ E' d6 _就在他们盼望玉米价格往上涨的时候,中国从国外大量进口玉米的消息传来,孙永金不知道今年秋天粮贩子再来村里收玉米时会报什么价。! R% U, q6 r: A b! D9 F
8 g; L' _5 ]; Q; c
2. 高额医药费拖累; w9 G- ?2 B ^9 e0 `: @0 |: f